王小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落实需求侧管理?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9日电 题:《王小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落实需求侧管理?》

作者 王小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提出了需求侧管理。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把需求侧管理作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之一。

中国除了存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衡之外,也存在需求侧结构失衡。供给侧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市场配置资源和公平竞争机制受到干扰,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效率下降,出现结构性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需求侧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的结构失衡。目前,中国投资率和资本形成率仍然过高,消费率过低,这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恢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随着疫情的改善,国际市场需求的回升,出口加速增长,出现了经济增长加快的情况。但是如果外需相对走弱,不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就会出现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增长疲软等结构失衡风险。所以,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需求侧管理。

我认为,需求侧管理关键就是要恢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间的结构平衡,纠正过度投资、低效投资的情况,让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促使经济增长回归到健康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增长轨道。

在我看来,具体落实需求侧管理,当前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货币政策要回归中性,逐步消解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逐步降低债务杠杆率。我们的货币政策不能跟着美国走,美国搞宽松我们也搞宽松,美国货币宽松带来的负面效应实际上是世界各国帮美国承担的,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而我们若持续过度宽松,造成的负面效果则会完全由国内老百姓(603883,股吧)自己承担,这一点和美国有非常大的不同。

第二,财政政策需要从过去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主,减少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政府投资,花更大的力气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现在没有纳入到城镇职工各项基本社保的城镇劳动者基本上都是没有户籍的外来劳动者,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很多人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失业以后生活没有着落,基本不能享受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的困难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启动内需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财政政策上要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相应地,政府支出结构要转型,改变过去投资过多、行政支出过多,而社会保障有缺口、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状况。

第三,建议大幅度放宽城市外来人口的落户标准,包括大城市在内,基本上做到在城市就业三到五年可以落户。社会保障覆盖要跟上,可通过加大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力度,来减轻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

第四,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最低标准。对城镇而言,要以全部常住人口为基数,不要以户籍为区分。首先要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最基本的服务,下一步还要解决保障性住房对中低收入居民充分覆盖的问题。这里要注意,财政转移支付要根据各地财政达到公共服务最低标准的能力和社保基金的缺口来制定方案,财政转移支付要跟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走,要建立统一标准,通过这样一个转变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最后,还要加快土地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抑制高地价高房价,这对于纠正供给侧结构失衡、纠正需求侧结构失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据王小鲁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0期)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核。)(中新经纬APP)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经济参考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教育部部署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看护为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